【
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太极拳名人堂】清朝乾隆年间的山右王宗岳的《太极拳论》开宗明义地说:“太极者,无极而生,阴阳之母也。动之则分,静之则合。”详细论述了太极拳的之精微奥妙。文中虽无“中和”二字,但其含义却在其中矣,因为太极即中和。
陈式太极大师陈鑫《太极拳推原解》:“理精法密,条理缕析。放之弥六合,卷之则退藏于密。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。中和元气,随意所之;意之所向,全神贯注。变化犹龙,人莫能测,运用于心,此是真诀。”文中已提到了“中和元气”。
形意、八卦、 太极三拳合一的创造者孙禄堂祖师,全面继承并发展了太极拳的理论,明确提出了“中和”说。1919年他在《<太极拳学>自序》中论述张三丰根据《易》理创太极拳术后说:“太极拳术起点腹内中和之气,太极是也。” 1932年又在《详论形意、八卦、太极之原理》中说:“(太极拳)练之至善处,以和为体。和之中智勇生焉。极未动时,为未发之和。极已动时,为已发之中。所以拳术一道,首重中和。中和之外,无元妙也。”
从上述论述中,我们可以知道,中和即太极。那么,太极究竟指什么呢?孙禄堂祖师在《太极拳之名称》中又说:“太极即一气,一气即太极。以体言,则为太极;以用言,则为一气。”(孙禄堂著、孙剑云编,《孙禄堂武学录》,人民体育出版社,2001年,第180页) “中”为体,“和”为用。无体则无用,无“中”则无“和”,无“和”则无“中”,“中”与“和”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。“太极”和“一气”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。
“一气”是指什么?“一气”,又叫“气”、“元气”、“精气”、“太素之气”、“中和之气”等,名异而实同。其本义,一指天空流动洋溢的云气,一指生物吸吸之气。《老子》用“冲气”说明万物的变化,孔夫子用“血气”说明人的修养。到了战国、秦汉时期,人们开始以“气”作为万有的本源,出现了“元气”自然论、“元气”一元论。例如《枢言》说:“有气则生,无气则死,生者以其气也。”至于上文提到的《太平经》中的“三气共一”说,更说明“气”不仅是万物的本原和本质,而且具有精神属性,是主客体的统一。
孙禄堂祖师对中和之气也有具体的描述:“人自赋性含生以后,本藏有养生之元气,不仰不俯,不偏不倚,和而不流,至善之极,是为真阳,所谓中和之气是也。”
由此可见,中和之气就是元气,而这种元气是真阳之气。
从现代科学来理解“气”一是指呼吸之气(吸入氧气,呼出二氧化碳);二是指水谷之气,这种气是从食物中获得能量的;三是肾气,也就是精气,这种气是与生俱来的,是先天之气。概括起来说,这个气是指,受于父母的先气之气(肾气)和后天的呼吸之气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有机结合而成的“元气”。这三种气是可以互补的真阳之气。
有了这元气,人体才能有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;“正常的功能”也能促进“气”的发展。所以我们说“气”与“正常功能”是互为因果的。
责任编辑:萧寒